2018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登攀不止、敢为人先”的实验精神系统推进学校改革,幸福创业再奋斗。牢固树立“实验勇于改革”“实验就是创新”“实验善于引领”的发展意识,深刻体会课程品质决定育人品质的战略意义,以“课程提升年”为年度主题,聚焦质量提升,加强项目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争创领航学校,充分展现改革创新的实验气魄和探路立标的责任担当,让每一个实验学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理性有温度”的教育。
一、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双提
1.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党委中心组、教职工理论学习,主题班团会以及“特色示范课堂”等形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继续组织好学习教育考察活动,进一步丰富“党员奉献日”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探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的党员队伍建设。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好“一岗双责”,持续纠治“四风”。锲而不舍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整治,疏堵结合构建师德建设机制,以党风带校风、促师风、正学风,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
3. 布局长远发展,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坚持项目推进,加快领航学校创建,积极迈出集团化办学实质步伐。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年终考核评价、发挥诊断评价作用等影响全局的重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力促管理重心下移、效益提升。以“课程提升年”为主题,以深化课后延时服务、加强分层指导与差异化帮扶等工作为重点,突出三校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继续向质量提升靠拢,努力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二、强化课程引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4.科学规划,推动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完成三年德育系列课程体系规划,以“聚焦核心素养,彰显德育力量”为主线,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具有实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重点项目推进、德育品牌创建、生活德育探索,逐层推进德育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5.抓好德育团队建设,构建全员育人新机制。发挥名优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完善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编印《班主任工作指南》,举办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彰显德育力量”的第十一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开展“实验老班”主题系列班主任论坛。将学生干部培训纳入德育团队建设,开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生干部培训课程;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开展“德育优秀工作案例”评选,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团队有机融合新模式。
6.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公民素养课程。以《山东省实验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为教材,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实验学子修身课程建设,完成修身课程三年规划路线图;关爱生命健康,开展全员、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加强卫生健康与营养保健教育,切实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
7.聚焦齐鲁文化,打造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以传承齐鲁优秀文化为重点,以齐鲁文化寻根探源、清明诗会、府学文庙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文化项目进校园等活动引领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庆祝建校70周年为契机,通过开展“我和实验”主题征文、校友访谈、实验意识教育、传承实验精神、做合格实验人等主题活动,打造实验传统教育课程。
8.搭建活动平台,营造活动育人浓厚氛围。优化体育、美育工作,做好体质测试和体育素养、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开展并提升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电影节、红五月朗诵会等专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济南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班级合唱节;加强品牌社团建设与社团成果展示;推进校园义工、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9.凝聚家校合力,搭建家校交流直通平台。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办好家庭教育微课,开设家长讲堂;创新家长会形式,加强家委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在社会实践、职业体验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作用。
10.制定德育品牌创建三年规划。创品牌、出成果、亮名片,注重课题支撑,实现理念提升,在完善学长制的基础上,提升打造传统文化传承体验和家庭教育等具有实验特色的德育新品牌。
三、聚焦学生发展,打造充满生命力的教学体系
11.促进专业成长,形成教师发展新机制。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人人争当实验好老师,把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作为重要追求。探索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创设“成长、成材、成功、成名”工程。探索“教师发展共同体”等有效的发展模式,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实验教育》等平台,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经验总结。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加大名师培养和宣传力度,培养一批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教师(教练),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加鲜明的引领作用。
12.追随改革步伐,探索课程建设新亮点。面对新改革、应对新高考探路立标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把握新高考改革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的精神内涵,明确“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对接高考综合改革,凸显学校课程特色”的课程建设原则,逐步建立“前瞻性、贯通式、全方位、开放性”的全新课程体系。完善生涯规划课程,进一步加强理论指导与学生实际的结合度。创设体验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体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优势点和发展点,实现理性的选择。创设融合课程,实现学科间的关联与融合,培养师生融合思维的意识与能力。整合国际部课程,突出打造传统文化精品课程,着力培养国际部学生的民族情怀和国家情怀。组织实施好2017级选课走班,使落实新高考精神和选课走班稳步推进完美结合。
13.拓展培养渠道,创设多元人才新途径。尊重学生差异,探索具有实验特色的学生分层分类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学术力、领导力、开放力、创新力”,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中学生领导力比赛”“未来商业领袖峰会”等赛事。加强对高校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政策的研究,重视特长生培养,进一步改革学科奥赛特长生的选拔、培训机制。凸显“中科大创新班”、“山大创新班”的创新性和实验性。将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打造成开放国际视野,增进文化理解的重要平台。力求使面向全省招生的航空实验班成为特色办学的新亮点。加大与高校联系的粘合度,建立学科提升基地。
14.关注质量提升,营造精准教学新常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将精准滴灌的教学意识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教学习惯,使精准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保障。通过类型课推进,实现精准到每节课的有效讲解;通过作业质量和总量监控机制,实现精准到每道题的高效演练;通过命题研究,实现精准到每个变化趋势的备考研究;通过加强分层分类教学和差异化帮扶,实现精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引领。落实山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出台《山东省实验中学精准教学实施细则》,加强过程监管,加大教学各环节监控力度,切实减少教学中的随意性。建立学校自我诊断机制,全面、深入分析教育教学现状,清晰确定学校工作的优势与缺陷,科学界定教学改革方向,使诊断文化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5.彰显先进理念,共享教学改革新成果。利用实验70周年校庆等时机开展课程建设展示会、教师专业成长展示会、创设大学节,举办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实验中学联合体第32届年会,山东基础教育教师发展共同体论坛、国际中学生会议等。发挥向上辐射的作用,引入高端专家和先进理念;发挥平行辐射的作用,实现改革成果共享。
四、全面提质增效,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16.聚焦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机制。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标,以“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为突破口,加大对物业和食堂的监管力度。围绕常规工作,推动重心下移,健全考核细则,深化监督评价,推进精准服务。围绕“延伸服务”,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完善“食堂+配餐”的保障机制,推动管理更到位、服务更温暖。
17.突出成本效益,深化绩效管理。探索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深化预算基础论证,优化预算资金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推进民主理财。实施运行成本核算,控制“三公”支出,压减低效投入,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严格落实政采制度,加强自行采购项目的管理,加快预算执行,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8.推进重点项目,优化育人环境。加大统筹协调,加强推进落实,全力完成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70周年校庆,完善校园规划,加强绿化美化,推进文化建设,做好场馆建设与物质保障。立足科学规划,构建智慧校园新格局。本校区,以新建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为重点,完成配套项目建设、设备购置与资源整合,推进田径场主席台改造及平房拆除等工作,东校区,以设施改造为重点,完成校门改造等项目。西校区,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智慧校园与人文学科基地建设等。
19.综合精准施策,筑牢安全防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严格对照《济南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实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管理机制,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以“1530”和安全教育平台为基础,拓展教育路径,持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完善网格化和实名制管理,把安全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和重点时段的管理,切实管控好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开展更有针对性、更趋实战化的疏散演练,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师生的安全,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
五、凝聚发展力量,促进工作全面提升
20.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工会阵地建设。选树师德典型、业务标兵,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设立“劳模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示范作用。推动母婴设施建设,做好“女教工培训学校”挂牌工作。组织参加“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以及太极拳展演等各类比赛,积极推动教职工摄影等社团活动,全面展示教工风采。
21.推动团改落实,服务引领青年成长。以提升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严格基础团务,注重团员教育,增强团员意识,全面落实中学共青团改革各项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团员教育和团的活动课程化,积极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开展第八届十佳青年教师评选活动,组织选拔青年教师参加“走青春路,做育花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22.凝聚发展共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实现学校依法、规范、民主办学。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继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深化对外宣传与交流合作。发挥学校新闻中心作用,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拓宽新闻宣传渠道,讲好“实验好故事”,传播“校园正能量”。发挥好全国文明校园的示范效应,推动学校实现内涵新发展、质量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