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概况>历史沿革


          1948年9月,济南解放的战火刚刚熄灭,为尽快稳定解放后的局面,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党和政府决定以基础较好的济南市第二临时中学师资为主,以一临中校舍为主,成立“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这就是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前身。1948年10月18日,市立二中正式开学上课,校址在经六路小纬四路(今济南三中校址),这一天成为山东省实验中学诞生的日子。

          1960年山东省实验中学迁到现本校区校址:杆石桥西济南市经七路73号。对于这个校址,济南教育史研究专家瞿雷先生在《杆石桥外》一文中做了如下富有诗意的回顾:老济南永绥门外杆石桥西有方“文脉天地”,此地“魁星”高照,“文曲”争辉,现在是山东实验中学本校区的校址。昔日老先生们经常提及的“杆石桥外”,应该是指这个地块。说起这“文脉天地”,不得不说说清末的“山东大学堂”,这里正是山东大学堂的旧址。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山东巡抚袁世凯创办了济南第一所现代学校——山东大学堂。依据《山东省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学校设立课程共有十门,其中包括了发展近代工业所急需的商学、工学、矿学、测绘学等。由此,官办山东大学堂正式开立。大学堂初设济南城里的“泺源书院”,这时,经反复打探观象,确定在济南永绥门外杆石桥西购风水宝地140余亩,始建新校。新校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落成,是年冬山东大学堂喜迁新址。这时,山东大学堂改名为山东高等学堂。
          山东高等学堂有房舍1700余间,大操场九百多平方丈,是全国最早拥有发电所、使用自来水等现代设施的大学堂。学堂的建筑系中西合璧,高大宏伟,罩棚式四柱三门的校门面对南马鞍山,高耸于层层青石台阶之上,六扇大门高约四米,上方悬挂山东巡抚周馥题写的“山东高等学堂”横匾。

          学堂还设有大礼堂、图书馆、阅览室、浴室、理发室。学堂右侧,有外籍教师的两层楼房两座,为美、英、德、日籍教师居住。左侧为学堂监督(校长)之官舍、对面为教职员眷属之宿舍。学堂为教职员子女读书便利,在宿舍区还设小学堂一所,由高等学堂的教师兼任施教。仅从当年“山东高等学堂”的校舍布局看,其规模堪称一流。

          1926年,该校址辟为“山东高等学堂”法学院,后又历经山东省立高中等变迁,但杆石桥外这方校园一直是山东教育的风水宝地。

          1949年1月,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改名为“华东大学附属中学”。 1949年9月,黄河遇到六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特大洪峰。“华师大附中”组织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被抗洪指挥部命名为“直属中队”。华大附中抗洪抢险突击队奋战在黄河大堤上的情景,曾被当时的《苏联妇女》画报以特写镜头刊登在封面上。由于华大附中在抗洪抢险中的出色表现,学校获得了一个参观开国大典的名额。

          1950年7月,华东大学同山东大学合校,迁往青岛。华东大学附属中学于同年7月改为“山东省实验中学”,担负“进行中学教育工作中的实验与改革”的使命,山东省实验中学成为全国最早命名的“实验中学”。

          1956年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推广山东实验实验中学经验。在这一时期,山东省实验中学一系列的教学经验在全省推广。

          六十年代,上级把缩短学制的实验任务交给了山东省实验中学。从1960—1965年,学校先后五次采用五年一贯制,教学中实行精讲多练,口诀教学,边讲边实验,对比讲解,长课短讲,重点讲解、当堂巩固等多种新教法,保证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各届同学纷纷回到母校找老师索要复习资料,征询问题解答。实验教师决定开设大辅导课,没有张贴海报,更不收听课费,每天晚上都有各届学生几百人坐满大礼堂内的联排长椅,甚至窗台上也坐满了、大门外也站满了听众。最后老师们把黑板抬到操场上,来满足听课学生的要求。当时,由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师主编的一本辅导材料几乎成为山东省当年高考的权威辅导资料。

          1980年,教学改革的浪潮在全国兴起。山东省实验中学接受了教育部新版中学教材实验任务。1987年在北京举行的新版教材实验总结大会上,学校被评为教材科研一等奖,经验在全国推广。山东省实验中学还是“新概念英语”最早的试用单位,这一实验成果如今已在全国普遍采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学科奥赛逐渐成为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大“亮点”。历年有多人进入冬令营,数百名同学通过学科奥赛被保送升入重点大学。
           2004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我校作为省教育厅确定的省级新课改重点实验联系校,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在全新的教育轨道上探索的使命。山东省实验中学率先在全省开齐开全新课程八大领域全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基础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国际课程体系”四大类课程为内容的多元课程体系已日趋完善,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实践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报道。

          2009年,我校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我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高中推行学长制的实践探究》被教育部评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7年,学校被授予首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20年,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名单,山东省实验中学名列其中,是济南市唯一入选的高中学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